24小時手機咨詢 18221844698
行業(yè)資訊/industry infomation
姥姥的老家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東雙塔村,以前過年的時候,家里殺雞,雞毛不能浪費,用來扎雞毛撣子正好。
姥姥14歲那年,她的媽媽去世。打那之后,扎撣子的任務(wù)就落到她身上。姥姥心靈手巧,總是扎得又快又好,兩個小時就能完工。姥姥說,做雞毛撣子很有講究。
公雞的羽毛顏色鮮亮有光澤,兩只公雞就夠扎個大撣子。把四五根雞毛用膠粘在一起,用細麻繩捆成一撮,再找一根長度合適的木棍,挑一撮短的扎在木棍頂端。順著木棍,用麻繩一圈一圈往下扎雞毛,扎到離木棍尾端約一拃的位置收尾,打好結(jié),用膠布纏緊。一個雞毛撣子就做好了。
說到這兒,姥姥還講了句她自己的哲理:“就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兒,也要耐心做好,才能成大事兒?!?/span>
逢年過節(jié),姥姥就拿著雞毛撣子,撣落灰的物什兒,柜頂、高處墻角都在雞毛撣子的射程范圍內(nèi),低柜子、箱體外邊也要招呼幾下,全都過一遍才算清掃妥當。
然而,這個清潔神器,對于我媽媽來說,卻是個“童年噩夢”。
小時候,姥姥家里窮,一分錢一塊的方糖都是稀罕物。那時候,小舅兩歲多,不愛喝水,姥姥就買來方糖,放在灶臺邊的柜子上,需要時化在水里喂小舅喝。媽媽嘴饞,總是趁家人不注意,溜到灶臺旁邊偷吃一兩塊。有一次,糖盒里只剩兩塊方糖,媽媽去灶臺繞了好幾圈,最后決定“全部消滅”。眼看著方糖不翼而飛,小舅怎么哄都喝不下水,媽媽卻嘴硬不承認,姥姥幾經(jīng)詢問,媽媽仍不松口。姥姥氣急了,抄起雞毛撣子,把雞毛撣子掉個頭,朝著媽媽的后背揮去,“撒謊!敢做不敢當?”
“呼呼”幾聲過后,媽媽的后背留下幾道紅印,她哇哇大哭了好一會兒。不過據(jù)媽媽回憶,姥姥抬手的時候陣勢挺大,真正落到身上時,力度反倒剎了車,“其實沒多疼,但媽媽以后也不敢撒謊了。”
從東雙塔村到呼和浩特市,從扎雞毛撣子的少女,到拉扯三個兒女長大的母親,從18平方米的小平房到亮堂的樓房,三個變化,高度概括了姥姥的生活軌跡。
2010年,姥姥帶我回了趟老家。在村里趕集的地方,一個推著自行車賣雞毛撣子的人,吸引了她的注意力?!?5塊錢一個,100塊錢三個!”賣家叫賣道。
姥姥討價還價,最終100塊錢買了三個大的雞毛撣子,捎帶了一個小的。至今擺在姥姥家里的,就是這個小的,被插在電視柜上的花瓶里。
從老家返程的火車上,姥姥抱著四個雞毛撣子,她要把三個大的雞毛撣子送給自己的兒女。我打斷姥姥的講述,問,這年代誰還用雞毛撣子,為啥要從老家?guī)Щ貋恚?/span>
76歲的姥姥被我問得有點懵,說不出為什么,講不出大道理,她只是覺得,這是個念想,仿佛只是擺在家里,看看,兒時的時光就回來了。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