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手機咨詢 18221844698
衣服的部分整理完后,接著開始整理書籍。
在"無法丟棄的物品”中,書籍大多占三分之一以上。
無論是喜歡讀書的人還是不喜歡讀書的人,他們往往都會說:"只有書籍無論如何不能扔?!笔聦嵣希荒軄G棄書籍的最大原因是,搞錯了丟的方式。
在外資咨詢公司工作的Y小姐(三十多歲)是嗜書如命的人。除了當下暢銷的所有商務類書籍,她還廣泛涉獵小說、漫畫等。她的房間里,真的全部被書所填滿。光是高達天花板的大型書柜就有三個。除此之外,那些收藏不下而放在地板上的書籍也堆得齊腰之高,這種搖搖欲墜的"書塔"足有二十個。在房間內行走時還必須扭動腰部盡
量避開那些"書塔",使人總有一種怪誕之感。
"請你立刻把書柜里的書一本不留地拿出來全部擺放
在地板上。”我像往常那樣地吩咐道。
no
Y小姐聽后睜大了眼睛問道:"是全部的書嗎?那有相當多的數(shù)量吶。"
"這個我知道,請你全部取出來?!蔽液敛缓鼗卮?。
“我不是這個意思,只是……"丫小姐吞吞吐吐地繼續(xù)說道,“我平時把書存放在書柜里,看著書脊上的書名選書,非常方便。"
確實,通常人們都把書籍收納于一處,能看到各種書籍的書脊整齊地排列著,這樣就能很方便地選擇自己想讀的書籍?,F(xiàn)在把全部書籍取出來是有點困難,因為每本書都有一定的重量,取出書籍要消耗一定的體力,最后還要放回到同樣的書柜里。這樣的費時費力實在是太麻煩了……Y小姐也許就是這么想的。
不過,現(xiàn)在必須把書柜里的藏書全部取出來,因為把書存放在書柜里就不能按照自己是否有心動感的標準來進行選擇。
不僅是書籍,就是衣服和小件物品也是如此。一直收納著且長期不動的物品實際上是處于沒人關心的"休眠”狀態(tài),就如潛伏在草叢里一動不動的螳螂,由于它的顏色和周圍融為一體,使人視而不見。如果你看到排放在書架上或者抽屜里的書籍,不妨捫心自問:“會讓我有心動感嗎?"答案肯定是很難有心動感吧。
所以,在選擇書籍的棄留時,應該先把書籍從收納的場所取出來喚醒它們。就是原先一直堆放在地板上的書籍也要把它們少許挪動一下地方,并特意重新堆放一次,這樣就能很容易地作出選擇。就像父母對熟睡的孩子輕輕地拍拍他的臉蛋喚醒他一樣,通過物理性的移動書籍,讓它們通風,接受刺激,使之清醒過來恢復意識。
其實,我在整理現(xiàn)場常會做的一個動作,只不過是輕輕地拍擊那些堆積的書籍的封面,或者對著書山像拜佛一般虔誠地拍手合十……各位,你們一定會對此感到不可思議,但是其后選擇書籍的速度和精度就會和先前完全兩樣,連我自己都感到吃驚。
有人說:“我清楚地知道這是自己需要還是不需要的書籍?!毖韵轮馑€是要在書籍擺列在書架上的狀態(tài)中選擇書籍。結果由于未能選出自己所需要的書籍,只得再從頭開始整理,這樣她整整花費了兩次整理的時間。
當書籍的數(shù)量太多,無法一次性堆放在地板上時,可以將書籍分類后再依次堆放。
書籍的類型大體上可分為四大類:
一般書籍(通俗讀物)
實用書籍(參考書、食譜等)
鑒賞類(照片集等)
雜志
按這樣的分類,把堆放的書籍一本~本地拿在手里,判斷是該留下還是丟掉。判斷的標準當然是"接觸時是否有心動感"。只要接觸一下就可以,絕不要去看其中的內容。因為如果去看其中的內容,不要說是否有心動感,就連是否需要的判斷力都會變得很遲鈍。
請設想一下書架上排列的都是自己有心動感的書籍的情景吧。光憑這個想象就讓人陶醉不是嗎?對于嗜書的人來說,應該會感到無比的幸福。
未讀的書覺得總有一天會讀,"那一天”永遠不會來
不愿意丟書的首條理由就是"也許我什么時候還會再去讀"。
那么,就請你數(shù)一數(shù)自己曾經(jīng)重讀的書究意有多少本?有人說只有五本,也有高手說有一百本。但是,除了研究學者、作家等從事特別職業(yè)的人,在像我這樣極其普通的蕓蕓眾生中,幾乎不存在這樣的實際問題。
也就是說,會重復閱讀的書籍,其實微乎其微。
在此,讓我們試著做一件事,那就是“思考這本書真正肩負的任務”。
所謂的書籍,本質上就是一疊紙。在紙上印上文字,再把印字的紙集中裝訂起來就成了書。通過閱讀紙上的文字,使人獲取有益的信息和知識,這就是書籍的真正作用。如果說書的意義在于書上寫的內容,那么"書在書架上”本身是毫無意義的。
我們讀書的目的就是獲取讀書的經(jīng)驗。讀過一次的書,就已經(jīng)“經(jīng)驗了一次”,即使不能牢記書中的內容,它的知識也應該全部進入了你的內在。
所以,整理書籍的時候,請不必考慮會不會再讀,是不是已經(jīng)記住,只需要一本一本地拿在手上,感受它是否讓你感到心動。只需要留下真正讓你有心動感的即可,因為光是看到它們擺在書架上就會覺得“有這本書在這真幸福!"
那么,那些看了一半的書,買來還沒開始看的書,就是標題所說的"準備什么時候閱讀”的未讀書,如何處理為好呢?
最近,也許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能夠很輕松地購書的緣故,我發(fā)覺平均每個人所擁有的未讀書籍的數(shù)量正在不斷增加,三本左右還算少的,多的或許高達四十本以上。以前買的書還沒看,又買了新書,這些未讀書的數(shù)量還在不斷地増加。而且這些未讀書比"讀了一次的書"還要麻煩,因為大多數(shù)人絕不會丟棄這些書籍。
以前,我曾指導某公司的董事長整理辦公室的環(huán)境。那時,我看到了一件至今難忘的事情。董事長辦公室的書架上排列著一長排看似高深的商務書籍,從卡內基、德魯克到最新的暢銷書,收藏完整豐富,儼然就是一個小型書店。盡管如此,我還是對那些過于齊整、仿佛是專供陳列的書籍產(chǎn)生了一種漠然的感覺。
開始整理書的時候,那位董事長一邊嘴里念念有詞地說道:“這本沒讀過",“這本書也沒讀過",一邊把這些書籍堆放到專供擺放未讀書籍的角落里。結束的時候一看,發(fā)現(xiàn)沒有讀過的書竟有五十本之多。而陳列在書架上的書籍“陣容”卻幾乎沒有縮小。我問他不愿意丟書的理由,他說的就和我《整理假定問答集》中的基本答案如出一轍——“我覺得有一天會想讀”。
包括我自己的經(jīng)驗在內,雖然有點不好意思,但我仍然必須斷言:這個所謂的“有一天"是永遠不會來臨的。
無論是別人推薦的書,還是你自己一直想讀的書,只要錯過了閱讀的機會,現(xiàn)在都不要再指望有空去讀了。也許在買書的時候確實想讀它,但結果卻告訴你這把本書沒有閱讀的必要,這就是這本書所起的作用。至于讀了一半的書也沒有必要全部讀完,那本書所起的作用就是讀到一半而已。
所以那些未讀的書都應該全部丟掉。與其戀戀不舍那些多年束之高閣的未讀書,倒不如干脆去看那些現(xiàn)在想讀而特意買來的書。
再說說那些未讀的英語學習書和考試用書。
擁有很多書的人,一定都是求知若渴熱衷學習的人。所以,在客戶的書架上看到長長地排列著各種參考書和學習課本時,我不會感到特別驚奇。
大量的英語書中,有TOFEL的參考書、用于出國旅行的英語會話書以及商務英語等。考試用書則是種類繁多,從簿記、宅建、秘書資格審定到芳香療法和色彩等書籍,使人不由得肅然起敬,也偶有感嘆“竟然還有這種考試啊"。除此之外,常見的還有學生時代的教科書、鋼筆書法的習字貼等等。
如果你的書架上也有這類書籍,并且在考慮"什么時候好好學習一下”的話,那么我勸你現(xiàn)在就把這些書籍丟掉吧。
許多人實際上根本不使用自己擁有的學習參考書。參考書的使用率很低,根據(jù)我對顧客們的調查,在百分之十五以下。幾乎所有人都不會充分利用自己購買的學習類參考書。盡管如此,他們仍然不愿意輕易丟棄,其理由也是各種各樣:"我想什么時候會去學習的?!?我想只要有時間就立刻去學習。""我想盡快地掌握英語。""因為我是會計,所以我想學習簿記。”這些理由的前提統(tǒng)統(tǒng)是“我想”。因此,請把那些只是"我想”而遲遲不見行動的學習參考書決絕地一棄了之。
只有丟棄這類書后,才能激發(fā)自己對這種學習的熱情。如果丟掉后心情也沒有任何變化,那么就足以說明自己丟棄行為的完全正確。如果丟棄后又極想再次買書認真學習,那就重新買來好好學習就是了。
應該留存的書籍把“進入殿堂”的書籍毫不猶豫地留在自己身邊
我現(xiàn)在能夠把身邊的書籍經(jīng)常保持在三十本左右。其實,我過去也是個無論如何不愿意丟書的人。雖然我是那樣地喜歡書,但是按照是否有心動感的標準作出選擇的實踐后,我書架上留下來的書約減至一百本左右。即使保持這樣的數(shù)量,比起人均書籍擁有量應該也不算多。但是有一天,我突然覺得還要大幅減少,于是決定重新認真審視書架上留下來的書。
首先是那些讓我心動且絕不能丟棄的書籍。對我而言,《愛麗絲夢游仙境》當屬第一。這是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不曾變心的最愛,簡直成了我的圣經(jīng)。這類所謂“進入殿堂”級別的書很容易判斷,當然是毫不猶豫地把它留在自己身邊。
接下來是雖然沒能達到“進入殿堂”的標準,但都足以使我產(chǎn)生心動感的書。這些書會隨著年齡的増長而不斷更換,但是此時此刻絕對會想把它們留在自己的身邊。在整理上使我有所頓悟的《丟棄的藝術》對我來說就是這個等級的書,雖然我并沒有把它留存到現(xiàn)在。這類書在還覺得心動的時候可以留下來。
麻煩的是那些心動感一般的書籍。讀過一遍覺得內容十分有趣,拿在手中也有一定的心動感,但并非非常深刻。書中雖然有一些章節(jié)詞句在心里引起共鳴,卻不想再讀第二遍。這類書,雖然沒有一定得丟掉的義務,但也極想對其進行徹底的整理。想要鉆研整理之道的我,對于這些心動感一般的書籍并沒有一棄了之,而是苦苦地思考著處理的對策:"難道就沒有毫無牽掛地放手丟棄這些書籍的辦法嗎?”
開始處理時,我使用了"減小書籍體積的整理法"。簡而言之,就是不留整本書,只保留一部分有價值的內容和一些至理名言。當時我自以為這個辦法很好,認為即使丟掉了原書也應該沒有問題。
說干就干,我把那些能引起共鳴的章節(jié)和詞句記在一個本子上,并為此制作一個原著抄本。我覺得這樣做很有意義,只要堅持下去,就能完成一本只屬于自己的精選名言集,以后回顧時還可以摸索出自己的興趣軌跡。一想到這是個好主意,我就激動不已,于是興奮地拿來自己喜歡的本子,立刻開始制作起來。首先把書中要抄寫的部分用線條劃出來,然后再在本子上寫上書名,抄寫其中的內容。
可是,一開始就碰到了很大的問題。光是字詞也就算了,抄寫文章需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而且考慮到以后還要反復閱讀,必須工整地書寫每個字才行。如果一本書里有十處自己喜歡的好文章,所花費的時間累積起來至少要三十分鐘。想到要抄寫的書約有四十本左右,我不由地感到頭都暈了。
接著我又嘗試復印的方法。把寫著自己喜歡詞句的頁面復印下來,就在一瞬間做好了名言的摘錄工作。只要把復印紙貼在本子上,就大功告成了。經(jīng)過一番努力,實際證明這樣做還是比較麻煩的。
最后,我干脆把書頁直接撕下來,但這次甚至連貼到本子上都嫌麻煩,于是索性簡化到底,把撕下的頁面往文件夾里一塞了事。這樣做大大節(jié)省了時間。一本書的名言摘錄工作花不了五分鐘,四十本書的文字處理也輕而易舉地完成了,自己中意的名言頁面都能妥善地保留下來,結果令我感到非常滿意。
不過,實行這種“減小書籍體積的整理法”整整兩年后,我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因為自那以后我從來就沒有再去閱讀那些放在文件夾里的名言。當時所做的工作純粹是一時的自我安慰而已。
現(xiàn)在我對此又有了新的感悟:自己的身邊不保留過多的書籍反而會提高自己獲得信息的靈敏度,也就是說,會更容易發(fā)現(xiàn)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我從那些丟棄了大量書籍的顧客那里也聽到過類似的經(jīng)驗。
書籍的生命是有時效的。和書籍相遇的瞬間正是閱讀的"時刻n,為了不讓相遇的時刻逃逸,最好不要在身邊保留過多的書籍。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